
特征特性
半冬性,中早熟品种,分蘖力较强,成穗率高。株高70厘米左右,株型紧凑,植株有蜡质,长相清秀,株行间透光性好,茎秆弹性好。穗层厚,穗多穗匀,结实性好,穗纺锤形,长芒,白壳,白粒,籽粒角质、均匀饱满。平均亩穗数45.8万穗,穗粒数48粒,千粒重46克。
产量表现
2006-200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00公斤,比对照新麦18增产5.6%;2007-2008年度续试,平均亩产650.7公斤,比对照新麦18增产5.2%。2008-2009年度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700公斤,比对照新麦18增产5.2%,高产具有850公斤的增产潜力!
栽培技术要点
1、播期和播量:播期为10月10~25日,每亩播量10-12kg。如延期播种,以每推迟3天增加0.5kg播量为宜。
2、田间管理:精细整地,足墒下种,氮、磷、钾每亩使用量分别为尿素20kg、磷酸二铵20kg、氯化钾10kg,追肥宜早不宜晚,拔节后每亩追施尿素6kg。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苗全苗壮,提高成穗数,注意防治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白粉病和赤霉病及蚜虫。灌溉要抓住越冬期和拔节至抽穗两个关键时期。
审定意见
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(信阳、南阳除外)、
安徽北部、江苏北部、陕西关中灌区、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