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特征特性
属半冬性中熟品种,全生育期228.3~233.2天。幼苗半匍匐,苗期叶片宽短,叶色浅绿;冬季抗寒性较好,分蘖力中等,成穗率极高,春季返青起身早,两极分化快,抽穗早,抗倒春寒能力强;株型紧凑,旗叶半举、穗下节短,株高69.2—72.6cm,茎秆弹性好,抗倒伏能力强;长方型穗,长芒,白壳,白粒,籽粒角质,饱满度高等;耐后期高温,抗干热风,熟相好。
产量构成三要素
亩穗数42.6~46.6万,穗粒数35.5~40.2粒,千粒重44.4~48.6g。
抗病鉴定
2013~2014年连续两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鉴定:中抗条锈病,中抗叶锈病,中抗白粉病,中抗纹枯病,高抗赤霉
产量表现
2012~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,13点汇总,13点增产,平均亩产598.5kg,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.95%,居16个参试品种第2位;2013~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区域试验,12点汇总,12点增产,平均亩产568.4kg,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.5%,显著,居15个参试品种第1位。2014~2015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,14点汇总,14点增产,平均亩产641.2kg,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.9%,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。
栽培技术要点
1、播期和播量:10月5~15日播种,播量16~20万苗/亩。
2、田间管理:精细整地,足墒播种,使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。氮、磷、钾、锌配方施肥,氮肥底肥按60%,追肥按40%比例进行,追肥应根据苗情适时进行。适时浇好越冬水、拔节水、扬花水。拔节、孕穗期注意防治病虫害,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连续阴雨天气,应在雨前和雨后及时使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/亩,兑水50kg喷雾,防治赤霉病。
审定意见
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河南省(南部稻麦两熟区域除外)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。
|